檢測過濾器的鈉焰法E4,7J是起源于英國的一種過濾器效率測試方法,它是以單分散相氯化鈉粒子(約0.44 m)氣溶膠為塵源,按粒子在H2中燃燒生產的光焰589nm的強度轉化為電量以計算效率,以火焰光度計為檢測儀器。
氯化鈉氣溶膠與氫氣混合后在燃燒器里燃燒,產生589nm的黃光,經過濾波片以及高靈敏度的光電倍增管將黃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電信號的強弱與氣溶膠的質量濃度成一定比例關系,通過檢測電信號可以測得氣溶膠濃度的大小。由于該種方法是GB6165-85中要求的,這就是目前國內核電廠采購過濾器時,技術規(guī)格書中出廠驗收試驗時采用的效率測試方法,并要求該值不得小于99.99%。3.1.3 熒光素鈉法 采用熒光素鈉法_8J 8對過濾器進行效率測試,起源于法國,并于對核工業(yè)過濾器使用,目前國內核電廠通風系統(tǒng)過濾器的調試驗收試驗全部采用該方案,并由專門單位執(zhí)行。
試驗塵源為發(fā)生器產生的熒光素鈉粉塵。試驗中,發(fā)生器產生并注入氣溶膠到相應管道,首先在過濾器前后采樣點取樣,測量流過取樣裝置的空氣流量,然后把上、下游濾夾帶回實驗室將濾膜上采集到的熒光素鈉溶解在一定濃度的氨水中,zui后使用紫外熒光法進行測定。根據熒光計的讀數和標準曲線,可查出洗滌液中熒光素鈉濃度,結合洗滌液體積就可以算出采樣膜上采到的熒光素鈉的量,進而可以計算出管道中的氣溶膠濃度,zui終得到凈化系數E。
熒光素發(fā)生器依據其作用不同分為液滴噴霧系統(tǒng)和慣性分離系統(tǒng)。產生的氣溶膠流量為10.8m3/h,濃度為2mg/m3,氣溶膠粒徑的計數平均值為O.08/.tm,粒徑的體積平均直徑為0.15肚m,而產生的粒徑的平均幾何標準差為1.6。
現場測試流程為:滿足試驗條件時啟動風機,測量經過過濾器的空氣流量(與設計值差別在10%以內)、過濾器前后壓差以及上游相對濕度;連接氣溶膠發(fā)生器到注入接頭;安裝上下游采樣濾夾;啟動氣溶膠發(fā)生器,計算取樣時問;投入上下游采樣裝置。核電廠通風系統(tǒng)通常使用單個過濾器,但當一個過濾器效率不能滿足要求時就可以考慮將兩個過濾器串聯使用,而不是花費更多代價使用超過濾器,這一點已經有嚴格的實驗進行證明。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