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LC/MS聯(lián)用儀器與技術1
第一節(jié)LC/MS聯(lián)用儀器組成部分1
第二節(jié)大氣壓離子化接口2
一、大氣壓化學離子化2
二、電噴霧離子化4
(一)ESI原理4
(二)生物分子的ESI MS7
三、其他大氣壓離子化技術7
第三節(jié)液相色譜法8
一、液相色譜儀器8
二、色譜柱8
(一)柱填料9
(二)鍵合固定相11
三、流動相15
(一)流動相的流速15
(二)分流與檢測器性質16
(三)靈敏度及線性范圍17
(四)從LC轉換至LC/MS18
(五)柱后修飾18
第四節(jié)常用質譜儀19
一、扇形磁場質譜儀19
(一)原理19
(二)性能及限制20
二、四極質譜儀和四極離子阱質譜儀22
三、飛行時間質譜法29
(一)基本原理29(二)質量分辨率30
(三)質量測定31
四、傅里葉變換質譜法33
(一)基本原理34
(二)FTMS的結構與實驗程序36
(三)性能和影響因素40
五、串聯(lián)質譜法和雜交儀器43
(一)空間或時間串聯(lián)質譜法44
(二)串聯(lián)四極質譜法的掃描方式44
(三)碰撞活化45
(四)串聯(lián)質譜法的應用46
(五)雜交質譜儀46
六、檢測器47
第五節(jié)質譜信息及解析47
一、分子量信息48
二、高分辨與準確質量測定49
三、同位素豐度50
四、不飽和度50
五、“氮規(guī)律”,奇電子離子,偶電子離子51
六、質譜解析51
(一)基本的偶電子離子裂解反應52
(二)生物分子質譜的解析53
七、信號強度及定量分析56
參考文獻57
第二章食品功能成分分析60
第一節(jié)蛋白質與肽的LC/MS分析61
一、轉基因釀酒酵母的生物活性肽測定61
(一)菌株與基因片段62
(二)發(fā)酵液制備62
(三)LC/MS分析62
(四)結果與討論62
二、谷胱甘肽S轉移酶的LC/MS檢驗65
(一)原料與試劑65
(二)動物實驗65
(三)儀器與條件65
(四)GST標準樣品與標準曲線66
(五)結果與討論66
三、蛋白質和肽的LC/MS快速檢測法69
(一)儀器與試劑69
(二)樣品制備70
(三)結果與討論71
(四)峰駐留技術(peak packing)74
四、源于食品的抗菌肽的分析75
第二節(jié)低聚糖的LC/MS分析80
一、麥芽三糖和蔗糖轉苷產物的分析80
(一)材料與樣品處理80
(二)結果與討論81
二、阿拉伯木聚糖酶解產物的LC/MS分析83
(一)原料與樣品處理83
(二)白樺木聚糖Xyl Ia,Ib酶解產物的LC/MS分析83
三、啤酒酵母中低聚甘露糖的LC/MS分析84
(一)樣品預處理 85
(二)甘露寡糖的LC/MS分析85
第三節(jié)食品功能性皂苷的LC/MS檢測86
一、HPLC電噴霧負離子串聯(lián)質譜分析大豆皂苷87
(一)大豆皂苷SSⅢ的制備87
(二)SSⅢ 的HPLCESI MS2檢測條件87
(三)SSⅢ HPLC/ESI MS2分析結果87
二、人參皂苷的液質聯(lián)用分析法90
(一)分離條件的確定 90
(二)測定條件90
(三)以分子量對人參皂苷定性 91
(四)分子量相同的人參皂苷的確定91
(五)分子量相同且二級質譜圖也相同的人參皂苷的定性93
(六)實際樣品的檢測93
第四節(jié)核苷類物質的LC/MS分析93
一、蘑菇柄中5′核苷酸的LC/MS分析93
(一)材料與提取94
(二)結果分析94
二、冬蟲夏草和蠶蛹蟲草中的活性成分的檢測95
(一)材料和方法96
(二)結果和討論97
三、用離子對LC/MS/MS直接分析培養(yǎng)細胞中的AMP、ADP和ATP100
(一)材料和方法100
(二)結果和討論101
第五節(jié)黃酮類化合物的LC/MS分析105
一、黃酮類化合物的ESI-檢測106
(一)黃酮的ESI-質譜解析108
(二)黃酮醇的ESI-質譜解析110
(三)黃烷酮的ESI-質譜
隨著現(xiàn)代儀器的發(fā)展,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LC/MS)日趨成熟,并在科研與生產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基礎理論,介紹與LC/MS聯(lián)用技術相關的液相色譜和質譜的工作原理、儀器及工作條件、LC/MS接口問題、質譜信息及解析;第二部分食品功能成分分析,重點介紹了利用LC/MS技術分析食品中的蛋白質和肽、低聚糖、皂苷、核苷、黃酮、維生素、甾醇等功能成分及有害殘留物;第三部分藥品分析,介紹了利用LC/MS技術對化學合成藥物、抗生素、肽和蛋白質、中藥、天然藥物等進行成分和雜質分析,以及藥物代謝研究。在食品和藥品分析中,有具體的分析實例,其中包括樣品處理、分析條件及結構鑒定,給讀者以完整的分析過程,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本書適合從事食品和藥品生產和檢測的分析工作者、技術人員及相關的監(jiān)管部門人員閱讀,同時也可供專門從事儀器分析和有機合成、藥品和保健食品研究和開發(fā)的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