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 奧氏氣體分析儀 四管分析器 量氣管
- 公司名稱 安徽韋斯實(shí)驗(yàn)設(shè)備有限公司
- 品牌 其他品牌
- 型號 1902
- 產(chǎn)地 安徽滁州天長市
- 廠商性質(zhì) 生產(chǎn)廠家
- 更新時間 2023/12/19 8:00:03
- 訪問次數(shù) 2075
聯(lián)系我們時請說明是化工儀器網(wǎng)上看到的信息,謝謝!
供貨周期 | 現(xiàn)貨 | 規(guī)格 | 1902 |
---|---|---|---|
貨號 | GG-17 | 應(yīng)用領(lǐng)域 | 醫(yī)療衛(wèi)生,環(huán)保,化工,生物產(chǎn)業(yè),能源 |
主要用途 | 氣體分析 | 材質(zhì) | 玻璃 |
奧氏氣體分析儀工作原理:
利用不同的溶液來相繼吸收氣體試樣中的不同組分,用40%的氫氧化鈉吸收試樣中的二氧化碳;用焦沒食子酸鉀溶液吸收試樣中的氧氣:用氨性氯化亞銅溶液來吸收試樣中的一氧化碳。然后根據(jù)吸收前后試樣體積的變化來計(jì)算各組分的含量。 CH和H用爆炸燃燒法測定剩余氣體為N
分析步驟:
(1)首先檢查分析儀器的密封情況。關(guān)閉所有旋塞觀察三分鐘,如果液面沒有變化說明不漏氣。
(2)將樣氣送入量氣管然后全部排出,置換三次確保儀器內(nèi)沒有空氣。準(zhǔn)確量取樣氣100ml為V1。讀數(shù)時保持封閉液瓶內(nèi)液面與量氣管內(nèi)液面水平。
(3)第一個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因?yàn)闅溲趸浫芤嚎梢晕誄O2及少量 HS等酸性氣體,而其他組分對之不干擾
故排在第一。將樣氣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如果兩次度數(shù)一致說明氣體*吸收,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記為V2。
(4)第二個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不飽和烴。不飽和烴在硫酸銀的催化下,能和濃硫酸起加成反應(yīng)而被吸收。將樣氣送入不飽和烴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2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記為V3。
(5)第三個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氧氣。焦性沒食子酸堿性溶液能吸收02,同時也能吸收酸性氣體如CO,所以應(yīng)該把CO等酸性氣體排除后再吸收02。將樣氣送入氧氣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記為V4
(6)弟四,五,六個吸收瓶作用是吸收氧化碳。氯化亞銅氨溶液能吸收CO,但此溶液與二氧化碳不飽和烴氧氣都能作用
因此放在最后。吸收過程中氯化亞銅氨溶液中NH會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畢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殘氣中的NH,因?yàn)槊簹庵蠧O含量高,應(yīng)使用兩個CO吸收瓶。將樣氣送入第一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yōu)閂
(7)將樣氣送入第六個吸收瓶,取剩余樣氣的1/3送入量氣管在中心三通旋塞處加氧氣,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180將氧氣送入量氣管混合后量氣管讀數(shù)為100ml,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450把量氣管內(nèi)氣體分四次使用高頻火花器點(diǎn)火進(jìn)行爆炸,第一次爆炸體積為10 ml左右,第二次爆炸體積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體積為30ml左右,第四次將剩余氣體全部爆炸。冷卻后將全部氣體送入量氣管中,記下量氣管讀數(shù)V60
(8)將剩余氣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
因此放在最后。吸收過程中氯化亞銅氨溶液中NH會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畢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殘氣中的NH,因?yàn)槊簹庵蠧O含量高,應(yīng)使用兩個CO吸收瓶。將樣氣送入第一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yōu)閂
(7)將樣氣送入第六個吸收瓶,取剩余樣氣的1/3送入量氣管在中心三通旋塞處加氧氣,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180將氧氣送入量氣管混合后量氣管讀數(shù)為100ml,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450把量氣管內(nèi)氣體分四次使用高頻火花器點(diǎn)火進(jìn)行爆炸,第一次爆炸體積為10 ml左右,第二次爆炸體積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體積為30ml左右,第四次將剩余氣體全部爆炸。冷卻后將全部氣體送入量氣管中,記下量氣管讀數(shù)V60
(8)將剩余氣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
因此放在最后。吸收過程中氯化亞銅氨溶液中NH會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畢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殘氣中的NH,因?yàn)槊簹庵蠧O含量高,應(yīng)使用兩個CO吸收瓶。將樣氣送入第一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yōu)閂
(7)將樣氣送入第六個吸收瓶,取剩余樣氣的1/3送入量氣管在中心三通旋塞處加氧氣,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180將氧氣送入量氣管混合后量氣管讀數(shù)為100ml,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450把量氣管內(nèi)氣體分四次使用高頻火花器點(diǎn)火進(jìn)行爆炸,第一次爆炸體積為10 ml左右,第二次爆炸體積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體積為30ml左右,第四次將剩余氣體全部爆炸。冷卻后將全部氣體送入量氣管中,記下量氣管讀數(shù)V60
(8)將剩余氣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
因此放在最后。吸收過程中氯化亞銅氨溶液中NH會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畢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殘氣中的NH,因?yàn)槊簹庵蠧O含量高,應(yīng)使用兩個CO吸收瓶。將樣氣送入第一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yōu)閂
(7)將樣氣送入第六個吸收瓶,取剩余樣氣的1/3送入量氣管在中心三通旋塞處加氧氣,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180將氧氣送入量氣管混合后量氣管讀數(shù)為100ml,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450把量氣管內(nèi)氣體分四次使用高頻火花器點(diǎn)火進(jìn)行爆炸,第一次爆炸體積為10 ml左右,第二次爆炸體積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體積為30ml左右,第四次將剩余氣體全部爆炸。冷卻后將全部氣體送入量氣管中,記下量氣管讀數(shù)V60
(8)將剩余氣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
因此放在最后。吸收過程中氯化亞銅氨溶液中NH會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畢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殘氣中的NH,因?yàn)槊簹庵蠧O含量高,應(yīng)使用兩個CO吸收瓶。將樣氣送入第一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yōu)閂
(7)將樣氣送入第六個吸收瓶,取剩余樣氣的1/3送入量氣管在中心三通旋塞處加氧氣,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180將氧氣送入量氣管混合后量氣管讀數(shù)為100ml,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450把量氣管內(nèi)氣體分四次使用高頻火花器點(diǎn)火進(jìn)行爆炸,第一次爆炸體積為10 ml左右,第二次爆炸體積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體積為30ml左右,第四次將剩余氣體全部爆炸。冷卻后將全部氣體送入量氣管中,記下量氣管讀數(shù)V60
(8)將剩余氣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
因此放在最后。吸收過程中氯化亞銅氨溶液中NH會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畢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殘氣中的NH,因?yàn)槊簹庵蠧O含量高,應(yīng)使用兩個CO吸收瓶。將樣氣送入第一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yōu)閂
(7)將樣氣送入第六個吸收瓶,取剩余樣氣的1/3送入量氣管在中心三通旋塞處加氧氣,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180將氧氣送入量氣管混合后量氣管讀數(shù)為100ml,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450把量氣管內(nèi)氣體分四次使用高頻火花器點(diǎn)火進(jìn)行爆炸,第一次爆炸體積為10 ml左右,第二次爆炸體積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體積為30ml左右,第四次將剩余氣體全部爆炸。冷卻后將全部氣體送入量氣管中,記下量氣管讀數(shù)V60
(8)將剩余氣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
因此放在最后。吸收過程中氯化亞銅氨溶液中NH會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畢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殘氣中的NH,因?yàn)槊簹庵蠧O含量高,應(yīng)使用兩個CO吸收瓶。將樣氣送入第一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yōu)閂
(7)將樣氣送入第六個吸收瓶,取剩余樣氣的1/3送入量氣管在中心三通旋塞處加氧氣,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180將氧氣送入量氣管混合后量氣管讀數(shù)為100ml,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450把量氣管內(nèi)氣體分四次使用高頻火花器點(diǎn)火進(jìn)行爆炸,第一次爆炸體積為10 ml左右,第二次爆炸體積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體積為30ml左右,第四次將剩余氣體全部爆炸。冷卻后將全部氣體送入量氣管中,記下量氣管讀數(shù)V60
(8)將剩余氣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
因此放在最后。吸收過程中氯化亞銅氨溶液中NH會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畢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殘氣中的NH,因?yàn)槊簹庵蠧O含量高,應(yīng)使用兩個CO吸收瓶。將樣氣送入第一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個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yōu)閂
(7)將樣氣送入第六個吸收瓶,取剩余樣氣的1/3送入量氣管在中心三通旋塞處加氧氣,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180將氧氣送入量氣管混合后量氣管讀數(shù)為100ml,將中心三通旋塞按順時針旋轉(zhuǎn)450把量氣管內(nèi)氣體分四次使用高頻火花器點(diǎn)火進(jìn)行爆炸,第一次爆炸體積為10 ml左右,第二次爆炸體積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體積為30ml左右,第四次將剩余氣體全部爆炸。冷卻后將全部氣體送入量氣管中,記下量氣管讀數(shù)V60
(8)將剩余氣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將樣氣送入量氣管讀數(shù),再往返吸收兩次后重新讀數(shù),吸收至讀數(shù)不變記為V7。
(9)通過上述的吸收及燃燒法測定后,剩余的氣體體積為N2。
5注意事項(xiàng)
(1)保持室內(nèi)通風(fēng)。
(2)分析室溫度要保持15℃以上否則焦性沒食子酸鉀吸收率低造成誤差。
(3)發(fā)現(xiàn)吸收劑效率下降應(yīng)及時更換正常情況下根據(jù)吸收頻率更換吸收劑。
(4)各吸收瓶應(yīng)注入液體石蠟以隔絕空氣。
(5)各吸收瓶液體不能沖出規(guī)定刻度而到梳形管以免影響準(zhǔn)確度。
(6)前后讀數(shù)時間間隔應(yīng)保持一致。
(7)爆炸瓶的鉑金絲有油污時不爆炸應(yīng)清洗或通電燃燒。
(8)爆炸實(shí)驗(yàn)時不要對著有人的地方以免發(fā)生危險(xiǎn)。
(9)爆炸時用手固定爆炸瓶旋塞,防止爆炸時將旋塞沖開。
(10)爆炸時爆炸瓶和高頻火花器接口處應(yīng)保持有水。
相關(guān)分類
- 試管
- 樣品杯
- 樣品管
- 量筒
- 標(biāo)準(zhǔn)漏斗
- 短管漏斗
- 滴液漏斗
- 分液漏斗
- 過濾漏斗
- 安全漏斗
- 稱量瓶
- 廣口瓶
- 比重瓶
- 茶廣口瓶
- 真空活塞
- 載玻片
- 球型冷卻器
- 量器類
- 過濾球
- 平底燒瓶
- 圓底燒瓶
- 三口燒瓶
- 三角燒瓶
- 蒸餾燒瓶
- 碘值燒瓶
- 凱氏燒瓶
- 標(biāo)口三口燒瓶
- 具塞三角燒瓶
- 過濾坩堝
- 測定器
- 抽出器
- 蒸發(fā)器
- 蒸餾器
- 水份測定器
- 酒精燈
- 密度計(jì)
- 燒器類
- 三角燒杯
- 帶把燒杯
- 錐型燒杯
- 高型燒杯
- 收口燒杯
- 水槽
- 培養(yǎng)器
- 漏斗類
- 干燥器
- 試管架
- 容器類
- 龍頭/污水/過濾瓶
- 萬能夾
- 紅水表
- 冷凝類
- 量瓶
- 量杯
- 標(biāo)本瓶/缸
- 麥?zhǔn)秸婵找?guī)轉(zhuǎn)動式
- 水銀表
- 載玻片及蓋玻片類
- 比色皿
- 升降臺
- 滴定臺
- 真空活塞油脂
- 精密表
- 儀器類及儀器配件
- 滴定管
- 平底蒸發(fā)皿
- 研缽
- 電爐
- 比色管
- 直式油擴(kuò)散泵
- 烘箱表
- 管件類
- 吸管
- 圓底蒸發(fā)皿
- 細(xì)口瓶
- 直型冷卻器
- 瑪瑙乳缽
- 離心管
- 軟硬玻璃接頭
- 導(dǎo)電表
- 真空類
- 容量瓶
- 結(jié)晶皿
- 下口瓶
- 蛇型冷卻器
- 蓋玻片
- 電熱套
- 調(diào)劑棒
- 真空鐘罩
- 比重計(jì)
- 溫度/密度/比重計(jì)
- 石英制品
- 成套玻璃
- 標(biāo)準(zhǔn)口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