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孵化企業(yè)、智能芯片設計公司寒武紀科技5月3日在上海發(fā)布了新一代云端人工智能芯片和板卡產品Cambricon MLU100、寒武紀1M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使我國人工智能芯片的種類更加豐富、功能更加強大。
1.實力更強的寒武紀家族新品
寒武紀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陳天石介紹,MLU100采用寒武紀新的MLUv01架構和TSMC 16納米的先進工藝,可工作在平衡模式(1GHz主頻)和高性能模式(1.3GHz主頻)下,平衡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速度達每秒128萬億次定點運算,高性能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速度更可達每秒166.4萬億次定點運算。
雖然運算速度快,但它的能耗卻很低——典型板級功耗僅為80瓦,峰值功耗不超過110瓦。這款芯片還具有優(yōu)良的通用性,可支持各類深度學習和經典機器學習算法,充分滿足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經典數據挖掘等領域復雜場景下的云端智能處理需求。
寒武紀1M則是該公司的第三代IP產品,在TSMC 7納米工藝下8位運算的效能比可達5Tops/watt(每瓦5萬億次運算)。它能夠提供三種規(guī)模的處理器核(2Tops/4Tops/8Tops),可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不同量級的智能處理需求,并可通過多核互聯(lián)進一步提高性能。
寒武紀系列智能芯片是基于中國科學院相關基礎研究設計成功,并實現產業(yè)化。2016年、2017年,寒武紀曾發(fā)布終端系列芯片。此次發(fā)布的云端芯片不僅可獨立完成各種復雜的云端智能任務,更可以與寒武紀系列終端芯片適配,讓終端和云端在統(tǒng)一的智能生態(tài)基礎上協(xié)同完成復雜的智能處理任務。
2.人工智能的“專門武器”
說到智能芯片,大家往往有個疑問:它和傳統(tǒng)的中央處理器(CPU)能否互相替代?中國科學院計算研究所研究員、寒武紀芯片發(fā)明人之一*霽解答:“打過游戲的人可能都知道,要有出色的游戲體驗,不僅要求計算機的CPU要好,顯卡也要好。智能芯片和CPU的關系與此類似。”
CPU“就像是能做任何工作的通用工具”,在運算、控制等方面它的作用無法替代。智能芯片“就像是率的工具”,能為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以及各類經典的機器學習任務提供靈活的計算平臺,能極大提升計算效率、降低能耗。
與傳統(tǒng)的芯片相比,智能芯片往往有不同的設計理念和計算模式。CPU的基本操作是算術操作和邏輯操作,一般需要數百甚至上千條指令才能完成相當于人類一個神經元的處理。寒武紀系列芯片采用電腦語“DianNaoYu”,模擬大腦的神經元和突觸,下達一條指令即可完成一組神經元的處理。
因此,智能芯片雖然無法替代CPU,但大家在使用嵌入智能芯片的設備時,例如智能手機、無人機、智能攝像頭、智能駕駛等,會明顯感覺更流暢、更省電。例如,寒武紀代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A,就被應用在華為Mate10等型號的手機上。
3.形成基于寒武紀智能芯片的產業(yè)生態(tài)
這不僅是一次新產品的發(fā)布。發(fā)布會上,聯(lián)想集團、中科曙光、科大訊飛都推出了基于這款智能芯片的應用方案——這說明基于寒武紀系列芯片的產業(yè)生態(tài)正在形成。
計算產業(yè)幾十年來的發(fā)展歷程說明,如果沒有上下游的良性生態(tài),再出色的硬件產品也只有死路一條。而寒武紀系列芯片在開發(fā)之初,就在積極探索形成良好的產業(yè)形態(tài)。
今天,聯(lián)想集團發(fā)布了基于Cambricon MLU100智能處理卡的云端智能服務器ThinkSystem SR650,打破了37項服務器基準測試的世界紀錄,將全面支撐聯(lián)想客戶在機器學習、虛擬化、數據庫等方向上的業(yè)務需求。
中科曙光不僅推出了基于Cambricon MLU100智能處理卡的服務器產品,還披露將開發(fā)人工智能管理平臺Sothis AI,可以與寒武紀系列芯片及其開發(fā)環(huán)境實現無縫對接、深度融合。
科大訊飛執(zhí)行總裁胡郁介紹,應用寒武紀的智能處理器后,科大訊飛語音智能產品的能耗效率同類產品5倍以上。同時,安裝了寒武紀智能處理器的手機本地端,語音本地識別準確率相對于傳統(tǒng)處理器提高了9.8%,顯著改善了用戶體驗。
陳天石說:“寒武紀創(chuàng)立的初衷就是要讓*都能用上智能處理器。我們將秉承學術界開放、協(xié)作的精神,以處理器IP授權的形式與*同行共享寒武紀新的技術成果,使客戶能夠快速設計和生產具備人工智能處理能力的芯片產品。”
1.實力更強的寒武紀家族新品
寒武紀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陳天石介紹,MLU100采用寒武紀新的MLUv01架構和TSMC 16納米的先進工藝,可工作在平衡模式(1GHz主頻)和高性能模式(1.3GHz主頻)下,平衡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速度達每秒128萬億次定點運算,高性能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速度更可達每秒166.4萬億次定點運算。
雖然運算速度快,但它的能耗卻很低——典型板級功耗僅為80瓦,峰值功耗不超過110瓦。這款芯片還具有優(yōu)良的通用性,可支持各類深度學習和經典機器學習算法,充分滿足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經典數據挖掘等領域復雜場景下的云端智能處理需求。
寒武紀1M則是該公司的第三代IP產品,在TSMC 7納米工藝下8位運算的效能比可達5Tops/watt(每瓦5萬億次運算)。它能夠提供三種規(guī)模的處理器核(2Tops/4Tops/8Tops),可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不同量級的智能處理需求,并可通過多核互聯(lián)進一步提高性能。
寒武紀系列智能芯片是基于中國科學院相關基礎研究設計成功,并實現產業(yè)化。2016年、2017年,寒武紀曾發(fā)布終端系列芯片。此次發(fā)布的云端芯片不僅可獨立完成各種復雜的云端智能任務,更可以與寒武紀系列終端芯片適配,讓終端和云端在統(tǒng)一的智能生態(tài)基礎上協(xié)同完成復雜的智能處理任務。
2.人工智能的“專門武器”
說到智能芯片,大家往往有個疑問:它和傳統(tǒng)的中央處理器(CPU)能否互相替代?中國科學院計算研究所研究員、寒武紀芯片發(fā)明人之一*霽解答:“打過游戲的人可能都知道,要有出色的游戲體驗,不僅要求計算機的CPU要好,顯卡也要好。智能芯片和CPU的關系與此類似。”
CPU“就像是能做任何工作的通用工具”,在運算、控制等方面它的作用無法替代。智能芯片“就像是率的工具”,能為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以及各類經典的機器學習任務提供靈活的計算平臺,能極大提升計算效率、降低能耗。
與傳統(tǒng)的芯片相比,智能芯片往往有不同的設計理念和計算模式。CPU的基本操作是算術操作和邏輯操作,一般需要數百甚至上千條指令才能完成相當于人類一個神經元的處理。寒武紀系列芯片采用電腦語“DianNaoYu”,模擬大腦的神經元和突觸,下達一條指令即可完成一組神經元的處理。
因此,智能芯片雖然無法替代CPU,但大家在使用嵌入智能芯片的設備時,例如智能手機、無人機、智能攝像頭、智能駕駛等,會明顯感覺更流暢、更省電。例如,寒武紀代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A,就被應用在華為Mate10等型號的手機上。
3.形成基于寒武紀智能芯片的產業(yè)生態(tài)
這不僅是一次新產品的發(fā)布。發(fā)布會上,聯(lián)想集團、中科曙光、科大訊飛都推出了基于這款智能芯片的應用方案——這說明基于寒武紀系列芯片的產業(yè)生態(tài)正在形成。
計算產業(yè)幾十年來的發(fā)展歷程說明,如果沒有上下游的良性生態(tài),再出色的硬件產品也只有死路一條。而寒武紀系列芯片在開發(fā)之初,就在積極探索形成良好的產業(yè)形態(tài)。
今天,聯(lián)想集團發(fā)布了基于Cambricon MLU100智能處理卡的云端智能服務器ThinkSystem SR650,打破了37項服務器基準測試的世界紀錄,將全面支撐聯(lián)想客戶在機器學習、虛擬化、數據庫等方向上的業(yè)務需求。
中科曙光不僅推出了基于Cambricon MLU100智能處理卡的服務器產品,還披露將開發(fā)人工智能管理平臺Sothis AI,可以與寒武紀系列芯片及其開發(fā)環(huán)境實現無縫對接、深度融合。
科大訊飛執(zhí)行總裁胡郁介紹,應用寒武紀的智能處理器后,科大訊飛語音智能產品的能耗效率同類產品5倍以上。同時,安裝了寒武紀智能處理器的手機本地端,語音本地識別準確率相對于傳統(tǒng)處理器提高了9.8%,顯著改善了用戶體驗。
陳天石說:“寒武紀創(chuàng)立的初衷就是要讓*都能用上智能處理器。我們將秉承學術界開放、協(xié)作的精神,以處理器IP授權的形式與*同行共享寒武紀新的技術成果,使客戶能夠快速設計和生產具備人工智能處理能力的芯片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