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是指山茶屬植物中種子含油率較高、具有經濟栽培價值的油用物種的總稱,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南被廣泛種植,且種植歷史悠久,在先秦古書《山海經》緒書中記載:“員木,南方油食也”。這里說的“員木”即油茶,它與油棕、油橄欖、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黃曲霉是一種常見的腐生真菌,常見于霉變的糧食作物及其他霉腐的有機物上,在其生長代謝過程中會產生毒性*的黃曲霉毒素。
目前已分離鑒定出十幾種黃曲霉毒素,包括B1、B2、G1、G2、M1、M2、P1、Q、H1和毒醇等,其中黃曲霉毒素B1為毒性及致癌性*的物質。
在油茶的生長環(huán)境如土壤水質中可能遭到黃曲霉等的浸染,以及茶油果在雨季成熟采摘、晾曬、剝殼得到的茶油籽因儲備不當溫度高濕度大,就可能存在發(fā)霉現(xiàn)象,加上運輸過程中可能的交叉污染,就會造成茶油中檢出黃曲霉毒素的風險。而且通常摻雜霉變油茶籽煉制成的茶油其酸價和過氧化值會升高,還可能存在氣味和口感上的差異。
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 (GB 2716-2018)中規(guī)定了我國市場上在售的植物油各項指標要求,如感官要求、理化指標、污染物和真菌毒素*等。此外GB/T 11765-2018更細致地規(guī)范了商品化茶油的物理參數(shù)和質量指標,其中未涉及黃曲霉毒素的*,但因存在暴露風險,越來越多的地方和企業(yè)已將黃曲霉毒素檢測納入茶油生產監(jiān)管,如企業(yè)標準Q/XYK 0001S-2021規(guī)定了山茶籽油中黃曲霉毒素B1*應≤10.0 μg/kg。
Pribolab技術應用中心在同行中*開展茶油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技術方法開發(fā),見文獻《高效液相色譜-柱后光化學衍生法測定油茶中黃曲霉毒素的方法研究》
此外,在開發(fā)茶油中黃曲霉毒素檢測技術的基礎上,對市面上的部分茶油進行了檢測分析,結果大部分均未檢出黃曲霉毒素B1、G2和G1,個別樣品含有極微量的黃曲霉毒素B2,為后續(xù)市場監(jiān)管檢測茶油中黃曲霉提供了方法和數(shù)據(jù)支撐。
某品牌茶油黃曲霉毒素檢測液相色譜圖
某品牌茶油中黃曲霉毒素與AFT標準品(B1:0.5ppb)液相色譜圖
產品速遞
貨號 | 產品名稱 | 規(guī)格 |
IAC-011-1 | PriboFast®黃曲霉毒素總量免疫親和柱 | 25T/50T |
STD#1084 | Pribolab®25 µg/mL黃曲霉毒素(Aflatoxin)B1,G1,B2,G2/乙腈 | 1.2ml |
EH04072 | PRIBOLAB ODS C18 液相色譜柱 | ID4.6mm*150mm 5um |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