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的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在醫(yī)學方面醫(yī)院使用醫(yī)學儀器再也不斷變革。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yī)學CT檢查變得越來越普遍。CT儀器檢查有三大優(yōu)勢:診斷準確、方便快捷、價格合理。同時,隨著人們的知積越來越豐富,對放射線的相關知識也有了一些較初步的理解,但是大家所接受到的有關放射線的信息通常都是負面的,如二戰(zhàn)時投在日本廣島、長嶼的核彈,前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美國三里島、還有zui近的日要福島核電站爆炸事故等等,都不同程度地造成核泄漏,對廣大人民群眾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在人們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因此,大家對這種基于放射線的檢查設備也起了些疑心。那么,這種應用于醫(yī)學的放射線到底是怎么回事?
放射線(radioactive ray)是由不穩(wěn)定元素衰變時,從原子核放射出來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我們經常聽到或者接觸到的放射線主要包括X射線、α(阿耳法)射線、β(貝他)射線、γ(伽 瑪)射線。我們在醫(yī)學CT檢查當中,所應用到的就是X射線。X射線是一種人工射線,是高速電子束撞擊陽極靶后產生的一種射線,所以它是人類可以控制的一種射線,它的產生、關閉、劑量大小均可得到控制。X射線有幾個特殊本領,包括穿透性、攝影作用、熒光效應、電離效應等。在進行醫(yī)學CT檢查時,主要是應用其穿透效應。當人體進入CT設備,然后醫(yī)生控制CT設備,讓其產生適量的X射線并從一側穿透過人體的檢查部位,另一側的射線探測器接受到這些放射線并轉換成數(shù)字信號,zui后,電子計算機對這些數(shù)字信號進行復雜的計算,一幅準確、漂亮的CT圖像就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了。當然,這種CT圖像雖然很清晰、很漂亮,但對于普遍老百姓來說,還是很難看懂,因為里面包含了大量的醫(yī)學信息,但是,經過醫(yī)學影像學的專業(yè)醫(yī)生的分析、判斷,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了。
在人體輻射防護和放射醫(yī)學中,人們用希弗(Sv)作為單位,用來衡量輻射對生物組織的傷害。希弗是個非常大的單位,因此人們通常使用毫希弗(mSv)、微希弗(uSv)。1毫希等于 1000微希。對于日常工作中不常接觸輻射的人來說,每年正常的天然輻射(主要是空氣中的氡輻射)為1000微?!?000微希。當短時輻射物質攝取量低于100毫希時,對人體沒有危害;100毫?!?00毫希時, 沒有疾病感覺,但在血樣中白細胞數(shù)在減少;1000~2000毫希時,輻射會導致輕微的射線疾病,如疲勞、嘔吐、食欲減退、暫時性脫發(fā)、紅細胞減少等;2000~4000毫希時,人的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壞,紅細胞和白細胞數(shù)量極度減少,有內出血、嘔吐等癥狀;大于4000毫希時,將會直接導致死亡。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人體也會接受到來自方方面的輻射,其來源也五花八門,主要包括有宇宙射線,空氣中的氡、存在于土壤、巖石、水 和大氣中的鈾-238、鈾-235、釷-232、鉀-40、鐳-226等,人類*不在接受著各種天然射線的照射,可以這么說,我們生活在放射線的包圍當中,我們通常把這些來自然界的射線的照射,稱之為本底輻射。除了這些本底輻射之外,放射線的來源還包括無處不在手機、電腦、微波爐、電磁爐、電熱毯,甚至電視、夜光表以及一些建筑材料等等,所有這些日常用品均會發(fā)出大小不等的放射線。一般來講,人們平時所接受的天然輻射劑量基本上保持不變。據聯(lián)合國原子輻射效應委員會2000年的報告,天然輻射所致世界人口平均年劑量外照射為:宇宙射線0.4mSv(Sv為輻射對人體產生的有效劑量的計量單位);陸地γ射線0.5mSv。內照射為:吸入(主要氡)2mSv;食入(鉀-40等)0.3mSv;總計為2.4mSv。飛行機組人員年均接受天然輻射的有效劑量為3.0mSv;采礦(除煤礦外)人員年均接受天然輻射的劑量為2.7mSv,這些本底輻射對人類健康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醫(yī)學CT檢查時,人體也會接受少量放射線,根據檢查部位及檢查范圍的不同,人體接受的放射線劑量也會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CT檢查的劑量。頭顱10mSv,胸部15mSv,腹部平掃11mSv,腹部增強 22~33mSv,盆腔平掃11mSv,盆腔增強22~33 mSv。由此可知,這種醫(yī)學CT檢檢所帶來的輻射劑量,只要是合理的,在醫(yī)學控制下的放射線輻,對人類健康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在醫(yī)療實踐當中,嚴格把握放射線使用的正當性原則、*化原則和劑量限制原則,適度使用醫(yī)學CT檢查,是不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任何危害的。我們醫(yī)學科技人員*可以利用它,守護我們的健康,為人類的健康做出它應有的貢獻。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