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衛(wèi)蛋白試劑盒可以區(qū)別IBD和IBS,糞便鈣衛(wèi)蛋白(FC)是由嗜中性粒細胞應對炎癥反應時,釋放出的一種胞漿蛋白。
目前糞便標志物被越來越多地用于監(jiān)測克羅恩病(CD)。然而,不同標志物在確定炎癥上的相對準確度被評估效果不佳。近期,發(fā)表在《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雜志上的一項在腸道切除術后CD進展的前瞻性研究中,應用內鏡驗證對糞便鈣衛(wèi)蛋白(FC),乳鐵蛋白(FL),和S100A12(FS)進行評估。
這項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收集的數據來自135名參與者,旨在預防術后CD的復發(fā)。一共有319份糞便樣品在手術前,和手術后第6,12和18個月對FC,F(xiàn)L和FS進行檢測。結腸鏡檢查在第6和/或18個月開展。內鏡下復發(fā)采用Rutgeerts評分進行盲性評估。C-反應蛋白(CRP)和克羅恩病活性指數(CDAI)分別被評估。
結果顯示,手術前FC,F(xiàn)L和FS濃度增高(中位數分別為:1347,40.9和8.4μg/g)。在術后6個月時,標志物濃度下降(166,3.0,0.9μg/g),而且疾病復發(fā)時的濃度要高于緩解期(275 vs 72μg/g,P<0.001;5.7 vs 1.6μg/g,P=0.007;2.0 vs 0.8μg/g,P=0.188)。FC>135μg/g,F(xiàn)L>3.4μg/g,以及FS>10.5μg/g表示內鏡下復發(fā)(評分≥i2),相應的敏感性,特異性,和陰性預測值(NPV)分別為0.87,0.66和91%;0.70,0.68,和81%;0.91,0.12,和71%。FC和FL與內鏡下復發(fā)的出現(xiàn)和嚴重程度呈顯著相關,而FS,CRP和CDAI沒有這種相關性。
綜上所述,糞便鈣衛(wèi)蛋白是術后克羅恩病監(jiān)測疾病活性的*糞便標志物,優(yōu)于C-反應蛋白和克羅恩病活性指數。乳鐵蛋白能為檢出反復發(fā)作的疾病提供合適的靈敏度,而S100A12雖靈敏但是其特異性和陰性預測值較低。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