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是一種細胞分泌的微小膜泡,大小為30~150nm的磷脂雙分子結構,可在細胞間傳遞物質和信號。它在機體內廣泛存在,如外周血、腹水、尿液、唾液、腦脊液等各種體液中。那么你知道外泌體提取與純化常見方法有哪些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差速離心法
差速離心法是最常見的外泌體分離技術之一。這種方法利用外泌體與其他細胞器的沉降系數(shù)不同,將細胞、細胞碎片以及其他細胞器等,通過不同離心速度分離出去,從而得到純凈的外泌體。
該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提取方法簡單,提取過程中不會引入其他的標記物,適合大劑量的樣品處理。
缺點在于操作繁瑣,費時費力,操作過程中需要超高速離心,且由于離心力的因素,可能會導致外泌體結構破壞從而對下游實驗造成影響,對于一些具有高粘度的生物樣品(例如血漿和血清樣本),則需要更長的超速離心步驟和更高的離心速度。
二、密度梯度離心法
該方法將超速離心與蔗糖密度梯度相結合,利用外泌體1.13g/ml-1.21g/ml的密度范圍,實現(xiàn)外泌體與非囊泡顆粒(如蛋白質、蛋白質/RNA聚集體等)進行分離,從而能夠提取含量低的外泌體。
2018年Li K等人改良了此方案,使用碘克沙醇作為新的一種高效介質,外泌體回收率更高、純度更高,并且結構和功能保持更好。
三、聚合物沉降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高分子的疏水聚合物(如聚乙二醇(PEG))可以改變外泌體溶解性和分散性的特點,使其能夠在比較低的離心力下沉降出來。其原理可能與疏水聚合物競爭性結合游離水分子以及疏水聚合物本身形成的網狀結構有關。
聚合物沉降法的優(yōu)點在于操作起來較為簡單,不需要超速離心機,得到的外泌體數(shù)量較多,對外泌體理化性質影響較小。
然而基于聚合物的沉淀方法可能會同時分離非囊泡污染物(如脂蛋白等),從而對下游分析造成一定影響。
四、超濾法
這種方法是將溶劑及小分子物質過濾到膜的另一側,而將相對大分子物質截留在超濾膜上,以達到分離的目的。外泌體直徑范圍30~150 nm,利用超濾膜經過長時間的低速離心就可以分離樣本中的外泌體。
超濾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方便,富集效率比較高,易于搭配其他膜或操作,并且成本較低。
缺點在于過膜易損耗變形,導致膜堵塞,純度較低,大顆粒蛋白污染嚴重,并且在洗脫過程中,附著于膜上的外泌體難以回收,導致提取損失。
更多有關外泌體提取與純化常見方法,請聯(lián)系天津益元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